南拳北腿少林棍,
卫国保寺健自身;崇禅尚武少林人,
爱国护教少林魂。
央视2019年春晚播出少林武术节目《少林魂》,场面恢弘壮观,数万名武术人士摆出各种造型。“春“、少林”、“福”、国旗等图案十分震撼,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展现了少林雄风,表达了对全国人民的美好祝愿。而在我们泉州就有这样传承千年的少林魂!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武林之中,少林功夫最负盛名。南北少林一脉相承属于同宗同源,一千多年来历经三兴三废,长兴不衰,及至今日风靡全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少林弟子千古传承的少林魂。
少林魂:从荒地到文化名片
“师父,今天中午煮什么汤?”
“西红柿汤吧。”
“没有西红柿。”
“有青菜叶吗?青菜汤也行。”
“没有青菜。”
“实在不行,就将盐放在开水中,当汤吧!”
这不是麦兜和校长的台词,是缺衣少食的苦涩。快20年了,泉州少林寺常定法师与理农法师的这番对话一直记在彼此的心里。
一座唐时寺庙建了又毁,毁了又建,三次消失殆尽。1992年10月再次奠基重建,1997年,泉州少林寺还只是一座只有大雄宝殿,连佛像都没有的空壳寺庙。那时候,常定法师23岁。他的世界,从此再也没离开过泉州少林寺。
说起东岳山这一带,泉州人哪个不知道早年曾是棺柩停寄、安葬先人的地方?彼时杂草丛生,一不留神双足就可能“冒犯”坟地。复建之初,少林寺经济来源靠华侨捐款,每月到佛教协会领取1000元的生活费,也包含修缮、办公之用。
因仰慕“天下功夫出少林”,15岁少年来到崇福寺这座以禅武闻名的寺庙,向常清法师学习少林五祖拳。常清法师与后来担任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主席的周焜民老师师出同门,所以常清法师病故之际,专门嘱托周焜民老师教授武僧学习。周焜民老师禅武兼修,给了常定法师许多引导。
1989年,原来在崇福寺出家的元果长老回泉州数月。见常定法师聪慧,决定收他为徒。元果长老告诉常定法师:“你年纪轻轻,还是应该多读书啊!”老师这样说,第二年常定法师就到厦门闽南佛学院学习。1994年毕业后,他奉命到厦门白鹿洞寺任知客,那时候常定法师只有20周岁。
三年知客生涯后,有两条路摆在年轻的常定法师面前:继续留在白鹿洞寺,安心在条件成熟的寺庙里修行练功;接受周焜民老师的邀请,到四下荒凉,还处于复建之初的少林寺当一个“光杆”住持。常定法师选择了后者。一来是泉州人,二来,也是为了不辜负恩师的托付。
常定法师意识到年轻的自己一来在佛教界资历尚浅,二来在武术界影响力也还不足。既然大家印象中少林就是以武功闻名,要迅速扩大寺庙的影响力,不如先办武术培训。先成立武僧团,再借助本土媒体的力量扩散少林寺海内外招生的消息。当时的效果出奇的好,经《星岛日报》、《欧洲时报》等转载,当年就真的有“洋弟子”来了!
以武学开路,复建的路一走20多年。在最新的少林寺手绘游览地图上粗略一数,含亭台楼阁,已有近四十座建筑。每天游客、访客不断。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还专门关心过泉州少林寺复建的情况。
常定方丈说,20多年来,泉州少林寺不仅保持着传播南少林五祖拳文化的重任,也主动走出去展示泉州的禅武精神。泉州少林寺至今不收一分钱门票,常定法师认为,佛应渡有缘人,少林寺应该成为泉州人,乃至世人的精神后花园。
“我只是少林寺的看门僧、扫地僧。常念过去,只是为了不忘初心。“在少林寺一天,就要担当自己的使命和角色,也不枉在这人世走一遭。”
少林魂:“一拳”走世界
泉州少林寺是南少林武术发祥地,南少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块瑰宝,千百年来薪传不衰,它与蜚声中外的南音、南戏并称为泉州“三南”,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重要内涵,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其中以五祖拳最具代表性。五祖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的优秀拳种,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泉州少林寺大力弘扬禅武精神,致力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禅武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禅武爱好者来泉开展中华武术文化交流活动,为海内外南少林武术爱好者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沟通渠道。
禅武文化、禅武精神,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闽南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少林五祖拳拳法独特,简单易学,讲究实用,为推广这一文化精粹,泉州市武术协会、泉州少林寺已经联合编撰了《五祖拳谱》一书。在泉州少林寺的推动下,各中小学已将南少林五祖拳操设为全市中小学课间操,既可强身健体,又在习武中修炼泉人坚毅、不服输的性格,同时可以更好的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少林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成功走出国门,并扎根海外,与当地主流文化相互融合。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少林寺海外文化中心共有40多个,据有关机构测算,全世界演练少林功夫的有六千万众。全世界有少林文化机构数百家,遍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少林海外文化中心之一的美国少林拳法联盟已覆盖美国17个州,在馆注册会员超过百万。日本少林拳法联盟现有会员上百万,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播着少林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少林文化已经成为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少林文化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作为泉州南少林寺重建后的首位方丈,如果说年幼习武只是仰慕少林功夫的话,那成年后的他内心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把南少林功夫和南少林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和担当。目前南少林寺门徒遍布海内外,其门下弟子(包括俗家弟子)已达数万人。门徒不仅遍及全国,还覆盖至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泰国、印尼、新加坡等世界十几个国家。
少林魂:禅拳双修 光耀“海丝”
南少林功夫,有别于中华武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仅有佛教本身所具备以禅修心的“静”,还有以武会友的“活”。禅为武之魂,武为禅之用,禅武相携,更见南少林文化博大精深。2017年,在常定法师的倡议下,福建省南少林禅武文化促进会应运而生。
禅武双修,更有文化张力,也更见文化魅力。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越来越为相关国家所认可,不少国家的相关组织甚至向南少林寺提出“组织建设南少林寺分庭”的想法。
有人曾提议,昔日活跃于丝绸之路上有茶叶、陶瓷、丝绸、香料等旧四宗,而今斗转星移,该换为“中文、中餐、中国武术、中医药”等新四宗。诚然,不论是南少林功夫,还是中国武术,都以其独特魅力成为外国人接受、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敲门砖,“海丝”沿线国家热衷南少林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说不足为奇,真要迈出实质性的这一步,常定法师还没最后下决心。2012年5月,应重庆市江津区之邀,由泉州南少林牵头的占地800亩的重庆西少林寺开工奠基,2015年9月,泉州少林寺方丈常定法师领众进院住锡,并举行佛像开光仪式,这标志着千百年来,泉州南少林寺第一次在异地开枝散叶,当时已觉得是破天荒了。如今,不仅出省,还要出国,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尽管长路漫漫而修远,然而,人们仍然坚信,少林禅武光耀“海丝”的方向一定不会变,禅武双修的南少林文化一定会成为人们追随的文明之光。
正是凭借生生不息、深入骨骼的少林魂,泉州少林寺才能在一片荒地上复建成如今泉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人民的精神家园;少林武术才能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远播海内外;少林僧人才能在困境中坚守,默默耕耘。
而少林魂也是中国魂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离不开中国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为少林魂、中国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