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强调,受强劲的消费支出增长和资金回流的推动,2021年经济复苏强劲,货物贸易超过大流行病前的水平。然而,随着货币和财政刺激效果开始减弱,供应链出现重大的中断问题,截止2021年底,经济增势大幅放缓,中国、美国、欧洲联盟尤为如此。许多经济体通胀压力不断上升,给经济复苏带来了额外的风险。
与此同时,2019冠状病毒病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所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构成新的挑战,使大流行病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预计再度增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副秘书长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协调、持续的全球方案来防控2019冠状病毒病,例如普遍接种疫苗,大流行病将继续对世界经济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复苏构成最大风险。”
劳动力市场复苏滞后,全球贫困持续高涨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表示,在未来两年乃至以后,就业情况预计仍将远低于大流行病前的水平。美国和欧洲的劳动力参与率仍徘徊在历史低位,因为许多在大流行病期间失业或离开劳动力市场的人尚未返工。
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供应链挑战增多,通胀压力加剧。同时,由于疫苗接种进展缓慢,刺激支出有限,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依旧疲软。预计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西亚将出现缓慢的就业复苏。在许多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不足以弥补之前的就业机会损失。在就业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极端贫困人数预计仍将远高于大流行病前的水平,最弱势经济体的贫困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在非洲,预计到2023年,绝对贫困人口数量预计将持续上升。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指出:“在这个脆弱和不平衡的全球复苏时期,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协调的政策和金融措施至关重要,《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强调了这一点。”
他表示:“现在是缩小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平等差距的时候了。作为一个人类大家庭,如果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可以让2022年成为人类和经济真正复苏的一年。”
日益加剧的不平等:2019冠状病毒病的长期伤疤
报告表示,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不平等正成为2019冠状病毒病的长期伤疤。未来几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很难实现全面恢复。与大流行病前的预测相比,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预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出现5.5和4.2个百分点的落差。持续的低迷将加剧贫困和不平等,阻碍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于2023年几乎完全恢复到大流行病前的水平。
此外,不同人口群体的就业和收入恢复不平衡,加剧了国内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大流行病导致妇女就业率急剧下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为从事儿童保育等无偿家务的妇女提供支助,对帮助妇女重返劳动力市场仍然至关重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Mulugeta Ayene 放松债务融资将更好地让各国减少经济危机的影响,并遏制2019冠状病毒病的蔓延。
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