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马英九率团抵达上海,并赴南京。中共中央台办、上海市委有关负责人到机场迎接。
据了解,马英九此次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将到访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
3月27日,马英九进入机场登机大厅。
据介绍,除了祭祖、参访之外,马英九还带领了30位青年学子与大陆学生进行交流。
出发前,马英九在桃园机场发表了简短谈话。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到大陆访问,“事实上在我37岁时,在政府里就负责处理两岸事务,我今年73岁,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的确是久了一点,但我很高兴能去。”
马英九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在目前两岸关系的大背景下,此行无疑备受瞩目。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分析,无论是时间的选择还是行程的安排,马英九的来访都极具象征意义和宣示意义。
“陆游在其诗作中曾写道‘家祭无忘告乃翁’,自古以来中国人遇到重要的事情就会拜祭祖先告知,慎终追远,这是我们重要的文化传统。马英九选择在清明时节回乡祭祖,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才会选择的方式。他是在用这种行动来表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是对中国人这个身份的认同和宣示。”
早在2016年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马英九就有访陆的想法。当时,因为相关制度限制,马英九有3年的出境管制期。之后在绿营的主导下,马英九的出境管制期被两次延长。如今,出境管制期限已满,台湾当局再也无法阻拦,所以,在疫情防控措施放开之后,马英九的大陆之行终于成行。
这次访问大陆的行程,也彰显着马英九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和宣示。同时,马英九也以其特殊的身份,为两岸交流打开了新的局面,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群伦的效应。
湖南湘潭,是马英九的祖籍所在地;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地;南京,是曾经的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是国民政府陪都……从中山陵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到张自忠烈士陵园,不管是祭扫陵园还是对于抗战遗址的参访,他选择的这些地方,深刻连接起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
值得强调的是,他还会带领台湾青年学子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的学生进行交流。正如马英九所说,“希望通过年轻人的热情、互动,能够改善两岸目前氛围。”这无疑是一种传承,在为两岸青年交流以身作则的同时,马英九还致力于将对国家、民族的情怀代代相传。
马英九正是用实际行动坚持一个中国,坚持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坚持中国人所秉持的“和为贵”的理念。俗话说“行胜于言”,此次来访大陆,虽然受到百般阻碍,但马英九正是用他的“行”向外界释放了诸多深意。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会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来源:新华社
“2015年在马英九的任期内,两岸领导人实现了首次会面;2023年的大陆之行,马英九也创造了不少第一,这些都表明他是有勇气和魄力来面对两岸统一话题的。
在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马英九在涉及两岸统一的重大问题上无法放手去做。但是现在,他可以摆脱先前的诸多束缚去积极推动两岸统一历史进程。
当下,马英九可以身体力行以他的能力经验和影响力倡议两岸和平,推动两岸统一历史进程,改变岛内民众对大陆各个方面的刻板印象,破除岛内舆论对大陆各项合理主张认识评价的误区。此次他来访大陆,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尤其是在“一国两制”这一体现中华民族大智慧的伟大历史创举和创造性实践方面,也很可能会形成新的突破和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