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下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一个亚洲”系列讲座“青年的理想与责任”第四讲在北外国际大厦222会议室成功举办。泉州少林寺方丈常定法师携弟子做了题为“南少林禅武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交流”的讲座。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主持,院党支部书记管永前副教授、院长助理李真副教授、研究院全体研究生、国际中国学项目的留学生们参加了这一活动,2018级博士生魏远东同学担任英文翻译。

梁燕院长首先介绍:常定法师现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南少林禅武文化促进会会长、福建省佛协副会长、福建省青联联合会常委、泉州佛教协会副会长、泉州少林寺方丈、武僧团团长、泉州市政协常委、重庆四面山少林寺住持。任住持以来,先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各级领导,并带领武僧团先后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禅武文化交流。

讲座伊始,常定法师为大家介绍了富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被联合国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建泉州。地处闽南的泉州拥有南少林武术、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拍胸舞等一大批珍贵的古老文化艺术。这些文化艺术不是束之高阁,离老百姓很远,而是在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已经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泉州人的生活可以用“拳头、烧酒、曲”来概括,早起练拳,晚饭后坐在古厝听听闽南讲古、南音,周末去看梨园戏、高甲戏……当然泉州的南少林寺,作为与河南嵩山北少林同源的佛教重地,是要讲的重点。

常定法师以跋陀创寺、达摩祖师与梁武帝论功德等史实,生动介绍了泉州南少林寺的历史由来。据有关文献记载,南少林寺在泉州东郊清源山麓的东岳山。清晋江东石人蔡永蒹(1776—1835年)在《西山杂志》中说:“十三空之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五派之始也。”“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寺僧千人,陇田百顷,树木茂郁,掩映少林寺麓”。该书引《嘉定温陵志》说:“遂登岳山,眺望天空,洛阳江水溶洋,天水一色焉。乃宿于少林寺僧舍。”这个南少林寺,就是东岳山麓的东禅寺的别称。这座千年古刹历尽沧桑,一千年间三次被毁,但南少林的禅武文化虽经磨难并未摧毁,相反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在闽南民间及东南亚地区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常定法师回忆道,1997年初任少林寺第一任住持时,寺中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处处坟冢,甚至没有一尊佛像。为了重振南少林雄风,常定法师率众僧开荒拓土,修禅习武,一边抓寺院建设,一边抓南少林武术的传承。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泉州少林寺已经完成了山门、演武堂、天王殿、大殿、观音殿、藏经阁、方丈楼、执事楼、僧寮、报恩堂、五观堂、双护廊等十几座殿堂的建设工作,种植名木上千种,绿化土地面积达五百余亩。同时,常定法师指导60余位武僧弟子研习南少林武功,有的弟子如今身怀绝技,擅长“一指禅”、“水上漂”、“铁头功”以及各种拳械等绝门功夫,深得南少林功夫的神韵精髓。不仅如此,武僧团还肩负起培训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青少年爱好者的责任,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品质,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将南少林禅武精神传承下去。如今的泉州少林寺已经成为中国南少林禅武文化的一张名片,具有宗教性、武术性、文化性和旅游性,是展示中国璀璨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视频的观看,在座师生均为泉州南少林寺的庄严雄伟和禅武功夫所震撼。

常定法师还讲解了大家最感兴趣的南少林功夫。从家喻户晓的少林七十二绝技,到南少林武术的五祖拳,功法完整,套路丰富,威猛激烈,气势雄浑,展现了中国武术的阳刚之美。五祖拳一门五拳,包括太祖拳、达尊拳、罗汉拳、行者拳、白鹤拳。这五种拳法有共同的特点:脚马夹束稳固,前轻后重,进如脱兔,退如蹲虎;技术简约,规格严谨,拳路归中,一阴一阳,一打一揭,攻守分明;沉肩拾肘,子午端正,身法自然;下盘坚牢,落地生根,脚法缠绊细膩,起踢直起直落,低而沉重;行气发力,丹田为姓,起于腰胯,节节相催,内气和技法都讲究吞吐浮沉。常定法师的两位弟子理诚和振法现场演示了两段南少林拳法,他们刚劲有力、虎虎生威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喝彩与掌声,南少林禅武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的文化内涵也对同学们颇有启发。常定法师接着讲到,少林功夫并不等同于社会上熟知的一般武术,而是一种禅武结合的修行法门。以武入禅,禅以武显,“禅武结合”的智慧不仅是少林武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少林历代僧人千年的感悟所得。

常定法师在讲座中还提到,在内忧外患,倭寇横行的近代,少林人以功夫保家卫国;在国家繁荣富强的今天,少林人以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承担起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他说,少林文化是历史积淀形成的多元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类共有的遗产,推动少林文化“走出去”是少林寺义不容辞的责任。泉州南少林自复建以来,十分重视与海内外宗教界、武术界的交流。他曾带领武僧团在南少林国际大赛中斩获头名。在出访海外的过程中也曾受到新加坡总统和斯里兰卡总统的亲切接见。随着泉州少林寺的复建和南少林武术的振兴,近年来海外少林弟子相继前来认祖归宗。南少林的中华武术文化交流活动,为海内外武术爱好者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沟通桥梁。在讲座的尾声,常定法师说到,禅武文化精神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既强身健体,又修心养性。佛教倡导要报四恩,即父母恩、国土恩、三宝恩、众生恩。他衷心希望大家能在现实生活中常怀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积极传递善与爱,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人。最后他祝愿北京外国语大学越办越好,各位老师同学,福慧增长、六时吉祥!真诚邀请大家到福建泉州南少林参观、参禅、研习武艺,共同传承中华武术文化,践行佛陀慈悲善行。

梁燕院长十分赞赏常定法师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作为一个出家人,他用个人的身体力行为传承南少林禅武文化和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青年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示范作用。最后梁燕院长代表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向常定法师颁发特邀研究员聘书,并提出未来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将与泉州少林寺开展更为深入合作的设想,研究院将为南少林禅武文化的海外推广提供外语支持和学术支持,泉州少林寺也为中外学生体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极具特色的优质平台。常定法师向研究院赠送了他书写的“宇内传文脉海外谱华章”的墨宝,并向师生赠送象征“慈悲大义”的南少林陶瓷杯。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走出书斋,开拓眼界,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更增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